DMA漏損系統
?項目背景:
目前我國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超過20%,年漏損水量超過100億噸;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、水利部等部門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》明確:到2025年,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的目標指標是<9.0%。要求實施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,按需選擇分區計量實施路線,建設分區計量工程,逐步實現供水管網的網格化管理、精細化管理,積極推進管網改造、供水管網壓力調控工程。
行業現狀:
? 目前,供水管網規劃不合理,供水管網監測設備智能化設備程度較低,用戶水表大部分仍為傳統機械水表,通過人工抄表的方式,數據錄入滯后,管網老舊,漏損嚴重等突出問題。無法滿足城市智能化,規范化管理的發展需求。
系統概述:
融合國內外專家成熟經驗,應用夜間最小流量原理,利用物聯網技術和高端的智能感知設備,構建了適用于供水管網的智能化管理系統——DMA 分區計量漏損管控系統 。系統分為采集層、邊緣層、基礎平臺、應用層級展現層,采集層使用傳感器實現流量、壓力的實時測量,邊緣層主要實現設備的現場測量數據的收集和傳輸,基礎平臺主要提供各種服務,應用層包括DMA系統及數據報表的應用。該系統可對供水管網的流量以及壓力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,實現對供水管網漏損或問題區域快速判斷和反應,實現供水企業持續、穩定地降低漏耗,確保安全供水。該系統的建立符合我國城鎮供水管理不夠精細化、智能化的國情,專門針對供水管網智能化管理需要,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專用感知設備實現漏損監測的專業化管理系統,也是未來我國實現數字供水、智慧城市的關鍵支撐系統之一。
系統整體架構:
?1. 分區管理:將供水管網劃分為多個獨立區域,并安裝流量計以監測每個區域的用水量,從而能夠實時追蹤水量流入和流出的差異,當某個DMA區域的流量異常增加或水壓異常下降時,可以快速定位到漏損點,及時采取修復措施,減少漏損量,提高管理效率。
?2. 管網流量和壓力監控:實時監測管網中各節點的流量和壓力數據,及時發現流量和壓力的異常變化,為判斷管網運行狀態提供基礎數據。
3. 漏損評估:綜合各種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,對管網的漏損情況進行評估,確定漏損的程度和位置,為制定漏損修復計劃提供指導。同時定位可能的漏損位置,為及時修復提供關鍵信息,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浪費。
?4. 夜間最小流量分析:由于夜間用水量相對較少,此時的流量主要由背景泄漏和非法用水構成。通過分析夜間最小流量,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管網的泄漏情況。
系統特點:
1. 計量分區精細化:將龐大的供水管網細致地劃分成多個小區域,每個區域都有明確的邊界和計量設備,精確地追蹤和分析每個區域的用水情況,精準定位可能存在的漏損點。
2. 漏損分析全量化:可以全面、系統地對管網中的漏損情況進行量化分析,能夠更準確地掌握漏損的規律和趨勢,為后續的控制措施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。
3. 分區監控智能化:借助先進的傳感器、物聯網技術和智能算法,實現對各個分區的實時、自動監控。減少了人工監測的工作量和誤差,提高了監控的及時性和準確性。
4. 智能決策科學化:通過對大量監測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,運用科學的模型和算法,為漏損控制提供智能化的決策建議,制定出更合理、更有效的漏損控制策略。